第一,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转变,本质上是对于代理人这一职业的重新定义。
要解决代理人的“职业化”问题,须在逻辑上先回答: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如果我们对于这一职业的从业标准、能力匹配、资源赋能、投入分配等不能清晰传达,对于代理人的个人商业模式无法给出更具吸引力的描述,那么我们就很难从市场中获得高素质人才的青睐,更别说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人员的长期留存。
因此,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绝不是仅靠对代理人的考核制度和培训体制的转变就能完成的,而是必须站在代理人的视角和立场,把握这一职业的需求逻辑、盈利模式、核心能力、成长路径,对其重新定义。要实现转变队伍基因的长期有效、性状稳定,就不只是选材标准和培养方式的改变,而必须是作业模式、收入结构、成长氛围的改变。
在这方面,大童以“三全保险管家”(全保险公司代理、全产品线经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来重新定义保险代理人的职业。专业中介本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不论是多达数百种的在销产品、覆盖产寿健网的全业务线组合,还是全面的损失情景建模、风险保障规划、财务收支预期,都意味着保险中介从业者需要相当程度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更需要相当端正的职业道德和事业情怀。因此,大童首先在作业模式上,强调以存量市场的保单服务为作业基础,以服务驱动销售,以数字化保单托管开启需求导向的解决方案咨询;在收入结构上,尝试推出“童管家”专业服务付费,让代理人能够通过专业服务和知识输出获得合理收入,获得更充分的专业激励和职业尊严;在成长氛围上,对符合一定画像特征的新保险人增加关注,让优秀的同类彼此赋予事业的合理性和安全感,在积极的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更具成功可能性的商业模型、更具确定性的发展路径。
第二,中高端客户定位的转变,本质上要求对长期专业属性的服务能力的打造。
不少意见提出,个险代理人队伍的目标市场一定要向中高端客户转变;但也许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中高端客户选择了自己的服务提供者,而不是服务提供者“选择”了中高端客户;并且,许多中高端客户是在长期服务的陪伴中,自身从“中低端”逐步成长为“中高端”。因此,如果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本质上是要向这一客户群体证明自己是值得被坚定选择的、是值得长期陪伴的,即必须打造长期专业属性的服务能力。
长期专业属性,即长期主义为本,不是以产品推销技术为中心,而是以专业风险咨询为中心,去构造代理人的知识框架和技能边界。专业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代理人队伍能够提供客户旅程、客户体验、客户参与的价值创造,以更细粒度的关切、更迅捷的响应速度、更紧密且长久的陪伴,融入客户的生活场景。
在这方面,大童是以“童管家”服务产品为基础,强化自身的服务属性,充分发挥专业中介“连接、整合、过滤”的独有价值,让代理人能够通过存量保单管理、医疗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管理、全球紧急援助等场景,真实、无缝、高频地为客户增强服务的体验与获得感,从而建立与中高端客户之间更加长期的陪伴关系。
第三,数字化平台化模式的转变,本质上是对科技赋能和差异化组织的承载能力的考验。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个简单的IT项目或者业务系统改造工程,而是通过科技赋能对前、中、后台的自我颠覆与自我革新,是组织、人才、观念、流程、业务模式、技术支撑能力的全面转变,从而打造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核心竞争力。
平台化则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代理人的个性化、组织的差异化,允许并尊重每个代理人团队形成自我的发展特色、自主的经营习惯、自身的赋能需求。在承载不同形态的组织发展中,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多元化与有序性的平衡。
在这方面,大童坚持OMO线上融合线下的科技赋能,通过覆盖全流程的基础设施,支持代理人沉浸式的自主经营。近年来,公司在数字化获客、数字化增员方面都有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过程不仅是寻求未来成本重构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的高效能与线下团队的技能训练相结合,构建出更符合现实、更友好的新人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