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 银保监会:监管政策靠前发力 稳经济、防风险
详细内容

银保监会:监管政策靠前发力 稳经济、防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李林鸾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多变,中国银保监会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其中,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超过6.6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困难。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监管政策靠前发力,有效稳定经济大盘,防范金融风险,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主动作为、助企纾困、应变克难

“今年,银保监会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要求和首贷户目标,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引导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梁涛介绍。

数据显示,一季度,境内各项贷款新增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制造业贷款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由此看出,整个信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一季度新发放的企业类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均下降0.2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力度也是持续增强的,卫生和社会领域贷款新增419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

梁涛同时指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助企纾困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许多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停顿,融资以维持现有流动性为主,新增或扩大融资意向不强,有效融资需求明显萎缩。特别是进入4月以来,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行业的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较长,经营收入不稳定,难以按期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较大。

对于这些困难,梁涛表示,银保监会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积极商讨对策。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抓紧落实已确定的各项金融政策,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此外,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长钱短配”问题,进一步压缩非标资产比例;建立健全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丰富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渠道,鼓励保险资管公司加大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发行力度,引导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在被问及银保监会在助企纾困、应变克难方面还将有哪些支持举措时,梁涛介绍,近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了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以超预期的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银行业保险业落实到位。

一是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的贷款支持力度。发挥监管逆周期调节作用,在过去几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迅速的基础上,继续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目标,其中,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达到1.6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明显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大力推动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引导银行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中首贷和信用贷占比,继续降低贷款利率。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新市民”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确保涉农信贷稳定增长,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首贷、信用贷。要求银行向产粮大县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信贷资源,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

截至2022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速2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3544.7万户,同比增加804.6万户。涉农贷款余额45.6万亿元,同比增速12.2%。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4%。

二是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对餐饮住宿、零售、旅游文化、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在市场化原则下主动做好贷款授信、保险理赔等方面的服务,加大对困难行业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要求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引导保险机构为企业因疫情原因停工停产造成的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造成的利润损失等提供保险保障。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提供有力支持,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灵活便捷的“绿色通道”服务,合理调整货车司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发展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等财产保险业务,为物流业提供风险保障。

三是加强对受疫情影响重点地区的金融服务保障。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如上海、吉林等地,结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疫情形势变化,指导当地银保监局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因地制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助企纾困举措,协调解决当地行业、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主动下沉服务,通过互联网、电话热线等多方面的渠道,积极了解民生诉求,及时跟进回应,全力保障金融服务畅通,支持力度不减。例如,上海银保监局加大续贷推进力度,提升续贷办理效率,支持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吉林银保监局加大对防疫医疗物资采购、农产品保供稳价等金融支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应赔快赔。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局面不会改变

当前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内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市场普遍关心这对我国经济和金融行业将带来什么影响,需要如何应对、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

对此,梁涛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尚未走出疫情阴霾,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会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紧缩政策,可能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形成一定压力,资本密集型行业、高杠杆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有所上升;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升我国进口原材料价格、加大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给中小微企业带来压力。所以,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对稳定经济大盘、畅通经济循环至关重要。

“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韧性较强,内生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梁涛说,从一季度金融情况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79%,保持合理水平,银行机构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季度共处置近6000亿元;银行业拨备余额7.3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净额28.3万亿元,资本充足率15%。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都保持较高水平。银行保险机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同时,重点领域风险处于可控水平。房地产信贷投放总体稳定,房企开发贷款连续3个月环比正增长,有序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全部贷款,风险整体可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继续增量、扩面、降价,同时风险也得到较好控制。

梁涛介绍,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监管政策靠前发力,有效稳定经济大盘、防范金融风险,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堵点,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助力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增强融资供给。后续将抓紧落实已出台政策,积极研究新政策,稳定经济大盘。

二是坚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风险研判,强化风险管理,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冲击。抓紧研究完善相关法规和机制安排,进一步充实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积极作用,筑牢织密金融安全网。

三是积极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践行价值投资、专业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扩大专属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试点,持续培育壮大商业养老金融机构投资者队伍。

体现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人民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业保险业积极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等原因到城镇居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据初步统计,我国的“新市民”大概有3亿人之多。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金融服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梁涛说。

前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支持“新市民”在城镇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梁涛介绍,《通知》印发一个月来,各银保监局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取得大力支持;部分地区研究制定了配套方案;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创新推出多项专属服务措施。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金融支持。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住房、就业、社保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

养老金融服务是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另一项业务。

近年来,银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工作思路,从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多头发力,积极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金融服务需求。

梁涛具体介绍,在养老保险方面,引导保险业充分发挥长期稳健资金管理和风险保障功能,增加养老资金积累,服务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截至2021年末,养老年金保险积累了近6300亿元的长期养老资金准备。今年,银保监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范围。从目前试点情况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正凭借其“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优势,在服务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养老储蓄方面,银保监会即将启动适合低风险偏好人群的养老储蓄试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基本养老需求。

在养老理财方面,今年2月,银保监会将养老理财试点范围从“四地四机构”扩大到“十地十机构”。截至目前,已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超过17万投资者进行了认购,试点进展顺利,总体运行平稳。

梁涛透露,接下来,银保监会将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服务发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计划等养老金融业务,向消费者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格局。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金盾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