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风驿站 >>廉政文化 >> 中原廉吏︱王相:不畏强权廉洁奉公
详细内容

中原廉吏︱王相:不畏强权廉洁奉公

王相(1470年—1518年),字梦弼,号觉轩,明朝汝宁府光州(今河南省新县)人,曾任监察御史。在历史上以刚正不阿、惩治贪腐而享有盛名。

明朝是宦官专权横行最猖獗的朝代。王相任职期间,正是宦官刘瑾和钱宁权倾朝野的时候。对他们的胡作非为,王相深恶痛绝,不畏强权、勇于直谏,把矛头直指贪腐弄权的奸臣。

1508年, 王相中进士,任沭阳县(今属江苏省宿迁市管辖)县令时,刘瑾为捞取个人好处,变卖“盐引”(食盐专卖的一种凭证),并加价卖给沭阳县,增加了地方负担,致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王相坚决反对刘瑾的为非作歹,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并痛心疾首地诉说沭阳县船舶不通,一百户人家的收入不足以抵得一千个“盐引”的费用。皇帝对此进行了整治,减轻了百姓负担,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后来他还多次弹劾钱宁、江彬,最终使这些权倾朝野、贪赃枉法之徒得到惩罚。

沭阳县县衙内有一个官吏,私自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事情败露后,此官吏惴惴不安,害怕受到王相的惩罚。他深知王相精通诗文,就故意以讨论文章为借口来与王相套近乎。不料王相早就看穿了他的伎俩,毫不留情地当着众官吏的面,将其受贿的事实公布于众,并铁面无私、实事求是地作出判决。

王相在巡视边关时了解到,一个边关将领为了向朝廷邀功,在民间抓走300多名老百姓冒充奸细,这些无辜的百姓,有的家中还有老母稚子,却硬生生被拉走关押起来。王相知道后怒火中烧,立即上奏朝廷,揭露了这个将领可耻的罪行,并将300多名无辜百姓解救出来。这个将领为逃避惩罚,用重金贿赂朝中的权贵高官,联合起来一起诬陷王相,并且派人去恐吓他。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威胁,王相始终大义凛然、毫不畏惧,最终使该将领认罪伏法。

就这样,王相不畏权势的名声传遍朝野,他在巡视山东、河南期间,贪官们一听到他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

明武宗年间,朝廷在泰山极顶南侧建碧霞祠。1516年7月,镇守山东的太监黎鉴上书要求向民间征收碧霞祠香火钱,得到朝廷的批准。自此,泰山开始征收香火税。1517年,王相巡视山东期间,得知黎鉴借收税为名,盘剥百姓、敛财无度,百姓们苦不堪言。王相立即下令抵制,不料黎鉴反咬一口,向朝廷诬告王相。这次,奸人们得逞了,王相被逮捕入狱。被捕时,场面浩大,观者无不落泪。当地百姓将官府团团围住,痛斥黎鉴的非法行为,纷纷向官府陈述王相的冤屈,为王相鸣不平,很多百姓躺在囚车下面嚎啕大哭,导致车子被堵得水泄不通、无法前进,场面一度失控。

1518年,王相被贬为高邮州判官。他忍辱负重,毅然赴高邮就任。在高邮,他仍然鞠躬尽瘁、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但是因积劳成疾,当年突发疾病,与世长辞,终年才49岁。

王相清正廉洁,他的家庭也始终保持着廉洁的家风。他给家人“约法三章”:禁止官宦到家中私下拜访;禁止家人接受礼物;禁止家人以权谋私。他认为使唤奴仆是一种剥削行为,在其任职期间,他是唯一在府中不安排奴仆的官员,生活一切事务全由妻子料理。他平时深居简出,在城内办理公务从来不坐轿子,只穿草鞋,一日三餐和普通百姓一样简朴,而节省下来的俸禄全部用来救济有困难的人。

王相任职期间,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始终做到铁面无私,敢于直谏和大胆抵制;对于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贪官污吏决不手软,表现出监察御史的铮铮铁骨。王相在沭阳离任之日,全城老少都自发来为他送行,老百姓要求留下他的一双鞋作为纪念,他妻子却始终找不出一双像样的鞋,最后只留下一双破旧不堪的草鞋。他离任不久,沭阳县的百姓自发筹款立碑,来纪念他的功德。

如今,这位一代廉吏的墓地被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前的香火不断,就像百姓心中的追悼不绝。清风吹过,松柏呜咽,他的精神永远镌刻于史册,成为后世的典范。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金盾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